植物固碳釋氧研究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安徽農業科學,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2,40(18):9688-9689
概述
工業化的迅速發展導致綠地面積大幅減少,大氣環境日益破壞,生存環境不斷受到威脅。綠色植物作為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具有固碳釋氧的天然生理機能。固碳釋氧作為一種重要的生態功能,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它對減輕自然環境的壓力,消弱“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的影響,實現生態系統的自我保護和良性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1]。
一、固碳釋氧定義
固碳(Garbon sequestration),也叫碳封存,指以捕獲碳并安全封存的方式來取代直接向大氣中排放 CO2的過。釋氧(Oxygen Release)指某物質經過復雜的化學變化釋放出O2的過程[2]。對于綠色植物,固碳釋氧指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利用葉綠素等光合色素,將CO2和H2O轉化為能夠儲存的有機物并釋放出O2,維持空氣中的碳氧平衡的生化過程。
二、研究意義
空氣是人類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物質,是重要的外環境因素之一。由于人類的活動頻繁,煤、石油、天然氣等消耗量激增,大氣中 CO2含量不斷增加。在過去的100年中CO2含量由295ul/L增加到320ul/L,引起大氣升溫,產生熱島效應,形成上空逆溫層,加劇了空氣的污染[3-4]。有研究表明當空氣中 CO2,濃度達到0.05% 時,人的呼吸受到影響;當含量達到0.2%-0.6%時更加危害人體健康[5]。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 CO2和放出O2。這對于保持空氣中 CO2和O2的濃度,緩解或消除局部缺氧,改善局部地區空氣質量,調節大氣碳氧平衡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開展植物固碳釋氧研究,不僅能夠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機能,而且可為生態環境改善、綠地規劃設計等提供重要依據。
三、研究現狀
植物固碳釋氧的研究始于20 世紀六七十年代,近十幾年才被人們所重視。我國對植物固碳放氧的研究起步較晚,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林植物固碳放的研究才有了發展,逐漸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20世紀70年代以來,綠化植物的生態效益研究得到廣泛的發展,研究內容涉及降溫增濕、吸收 CO2及有害氣體、釋放O2,抗污、滯塵、殺菌和減低環境噪音等[6]。目前的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已從植物個體、群體的生態效益以及植物生態效益的生理機理等發展到定量研究這種作用與綠地定額的關系。在研究大氣污染方面,不但研究植物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而且較全面地分析植物葉片污染物含量的積累途徑以監測大氣污染的程度和評價大氣環境質量。研究表明,當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時,CO2的瞬時質量濃度呈直線有規律的下降;當綠化覆蓋率達到50%時,空氣中的CO2保持在正常質量濃度320 mg/kg。每公傾公園綠地每天可吸收C02 900 kg,可產生 O2600 kg[7]。
李輝等比較分析了北京城市居住區3種種結構型的綠地(喬灌草型、灌草型和草坪型)對環境的降溫增濕和CO2調節作用,定量評估了3 種綠地夏季降溫增濕效應。研究表明,喬灌草型綠地改善環境碳氧平衡、降溫增濕方面的作用優于灌草型和草坪型2種綠地[6,8]。宋西德等選擇單株林木、片林、灌木林、草坪4 種典型綠地,以裸地為對照,對不同綠地在中心點不同距離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降低空氣溫度、增加空氣濕度進行了觀測與研究,并對城市不同綠地的生態效應做出比較[9]。王曉明等以位于亞熱帶地區的城市公園綠地為例,選取碳氧平衡、水土涵養和小氣候調節3個方面的 CO2 - O2吸釋量、群落需水量、保土量、蒸散耗熱量等指標,對城市公園植被的不同群落結構類型進行了生態效應的定量評價。結果表明,有喬灌草3層結構的林地群落的生態效應平均為單層結構的草坪群落的2~3 倍[10]。李國泰對8種廣州園林植物進行了氣體交換參數的測定,結果表明消耗等量水分的樹種固定二氧化碳的數量不同。同時,對不同類植物光合與水分利用效率差別的比較,可為園林植物的選擇和栽培管理提供依據[11]。
范亞民以南寧青秀山城郊風景區作為研究對象,于2001年8月和10月對城郊綠地進行系統研究,測定不同植被類型的光合作用、固碳釋氧、綠量。結果表明,以喬灌草為主的綠地類型在固碳釋氧量、葉面積指數等方面明顯優于喬木、灌木單純一種植物的配置模式,每平方米的綠地面積上每天可固碳34.27g,產氧24.19g 。由此可知,綠地獨特的下墊面及復層結構類型對環境質量良性的生態影響是顯著的、多效的[12]。烏仁陶格斯以干旱半干早區達拉特電廠廠區綠化為例,評價了園林綠化所具有的調節碳氧平衡。根據該廠綠地系統中所選種的綠化樹種吸碳放氧的作用效果,落葉闊葉樹類的吸碳放氧最佳,其次為花灌木和針葉喬木樹種,草類最差[13]。史紅文等研究發現,灌木的光合速率和單位面積固碳釋氧量高于喬木,常綠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單位面積固碳釋氧量高于落葉植物;喬木和落葉植物整株固碳釋氧量高于灌木和常綠植物[14]。譚慶等研究武漢 31 種野生地被植物,結果表明葉片顏色較深且偏革質的植被固碳釋氧能力較強[15]。這主要和葉片葉綠素和花青苷的含有關。花青苷含量高有利于光能吸收,光合速率加大,從而固碳釋氧能力高。同時發現,地被植物的固碳釋氧能力比一般喬木和灌木低,但是喬灌草復合結構的生態效益較高。
植物吸收CO2和釋放O2是其最基礎的生態功能。碳平衡效應的研究方法是測定植物的凈光合速率來確定碳氧平衡效應的差異,再與一定范圍內該植物的綠量相乘,得到一種植物在一定范圍內的效益值。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植物因生理特性不同,同化CO2和釋放O2的能力亦有差異;即使同一樹種,在不同的生長季節也有顯著的差異,生物量越大的植物光合能力越強,周碳釋氧量則越高,表現為喬木 >灌木>草本[16]。考慮到環境因素和物種自身的差異,這一規律還需進一步驗證。從季節來看,植物固碳釋氧能力表現為夏季 >秋季>春季,主要是由于夏季溫度升高時,植物對光能的利用率或高,光合作用增強[17]。
四、研究方法
4.1適用產品
根據工況情況,M-3000C是對空間氣體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測量出高精度CO2和高精度CH4, 采用紅外分析儀與 GC-FID工業在線氣相色譜[分析儀選型:M-6500紅外分析儀、M-6900在線色譜分析儀(VOCI閥+色譜柱FID檢測器)]。
M-3000C氣體在線連續監測系統,由采樣系統、樣品預處理系統、運行保障系統、在線監測系統等組成,該系統具有維護標定、故障診斷/報警功能,并配有工控機,可以連接業主指定的電腦,無線傳輸到客戶遠端顯示器等,并上傳上級領導部門。
4.2產品概述
通過該氣體自動監測系統獲取培養箱內的CO2、O2、CH4氣體的濃度變化的觀測數據,進一步掌握氣體濃度動態變化,為建立氣體濃度變化數據庫及排放源和吸收匯估算、比較、驗證評估系統奠定基礎,為有效評估固碳提供科技支撐。可以依托學校的的物聯監測網,建立氣體監測體系。
本項目通過監測要素,分別為二氧化碳、甲烷氣體監測,實現從在線監測、分析、標校,到觀測氣體數據規范統一 數據管理、數值模式分析以及業務化服務的一體化專業平臺。
氣體在線監測系統的建設,即:儀器分析系統、配套系統(在線進氣系統,樣氣選擇與控制系統,標定模塊)、氣體數據評估系統和在線監測系統。
M-3000C氣體自動監測系統,從培養箱內采樣口采集植物釋放中的氣體,通過采樣探頭、樣氣傳輸單元、預處理單元,送至紅外分析儀及GC-FID檢測單元。從而檢測出氣態污染物的濃度,并在控制單元的控制下進行校準功能。
產品正常運行的狀態為:
A、在綠色植物生長階段,先分析監測CO2與O2的濃度:樣氣首先由采樣探頭吸入工藝管道內采出,通過三通閥等進入分析柜,先一路進入紅外分析儀進行測量CO2與O2的濃度,分析后的氣體再循環排到培養箱內,保持培養箱內的氣體組分不變;
B、在植物死亡階段,通過閥門的切換,另一路氣體進入色譜儀的十通注射閥注入色譜柱進行分離,后送入FID檢測器檢測,檢測的信號通過分析儀器工作站軟件分析后,以數據的形式在工控機顯示CH4的數值,分析儀器測量后氣體進入再排到培養箱內,保持氣體組分不變。
4.3特點及優勢
高精度CH4的測量:系統氫氣、空氣流量全部采用電子流量控制,不受環境壓力、溫度變化影響,讀數準確可靠;柱箱控制精度優于±0.05℃,可編程的最大3階線性升溫,重現性好。 FID檢測器具有自動點火功能,火焰熄滅后自動切斷氫氣,具有氫氣泄漏監測和保護系統,安全可靠;超溫自動保護功能,免于器件的損壞。
高精度CO2的測量:系統允許氣體模塊的零點和跨度等校準操作,內部循環式散熱和保溫結構,恒溫控制設計,用戶可以通過移動網絡(GSM/4G/5G)或局域網(有線/無線)實現遠程控制及故障診斷。模塊化設計采用模塊化設計,方便維護以及組合。體積小巧體積小巧,占地少,便于運輸與安裝,低耗能。
五、結論
目前,植物固碳釋氧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重點集中于喬木、灌木等園林植物,針對草本植物和半灌木研究較少,特別是在自然環境中生長的野生植物資源就鮮有報道。我國作為植物資源大國有著豐富的植物資源和多樣的生態環境,所以有必要開展野生植物固碳釋氧方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YU H,ONG B L. Diurnal photosynthesis and carbon economy of Acaciamangium[J]. Acta Phytocoologica Sinica,2003 ,27(5) :624 -630
[2] 管東生、陳玉娟、黃芬芳,廣州城市綠地系統碳的貯存、分布及其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J]。中國環境科學,1998,18(5):437 -442
[3] IPCC. Cl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ific Basis. Contribution of WarkingGroup 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Climate Change[ M]. Cambridge , UK :Cambridge LIniversity Press ,2001
[4] 楊番麗,城市綠地系統規[ 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1995.
[5] 李新字,唐海萍,陸地被的固碳功能與適用于碳貿易的生物固碳方式[J].植物生態學報2006,30(2);200 -209
[6]劉豐亮,園林植物固碳釋氧的研究進展[J]甘肅林業高職教育,2010(16):88 -91
[7] 李嘉樂,劉夢飛。綠化凈化城市大氣的效益[M]園林科研IGI。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1989: 50 -62.
[8]李輝,趙衛智,古潤澤等,居住區不同類型綠地固碳釋氧及降溫增濕作用[J].環境科學,1999(11):41 -44
[9] 宋西德,王得祥,劉粉蓮,等城市不同綠地生態效應的研究[J],生態經濟,2004(12):74 -78
[10]王曉明,李貞,蔣聽等,城市公園綠地生態效應的定評估[J]。植物資源與環競學報2005,14(4):42 -45n
[11]李國泰8種園林樹種光合作用特征與水分利用效率比較[J].林業科學研究,2002,15(3)291 - 296
[12]范亞民,城綠地系統生態效益研究一以南寧青秀山為例[ D]沙:中南林學院2003
[13]烏仁陶格斯.千早半早沙區城鎮廠礦綠化生態效益分析以達拉特電廠廠區綠化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占農業大學2004
[14]史紅文,秦泉,廖建熊等武漢市10 種優勢林植物固碳釋氧能力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1,31(9)87 -90
[15]譚慶,童俊,戴小梅,等武漢31 種野生地被植物的固碳釋氧和降溫增濕研究[J].中國園林2010(8)93 -95
[16]楊士弘城市綠化樹木碳氧平衡效應研究[[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6,9(1);37 -39
[17]史曉麗.北京市行道樹固碳釋氧滯塵效益的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0.
最新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什么單位必須安裝廢氣VOCs在線監測系統?
- 碳排放監測系統—麥越環境助力建設碳中和示范園區
- vocs在線監測設備是什么?VOCS在線監測系統包含哪些部分?
- 空氣中各氣體的含量、體積比和質量比
- 做voc在線監測系統的都有哪些?例如PID.FID,還有其他嗎
- vocs在線監測設備多少錢
- VOCs在線監測設備該怎么選擇?
- 便攜式vocs快速檢測儀 鹵代烴的工作原理
- vocs在線監測儀器PID是什么?
- M-3000S大氣vocs在線監測系統